保險受益人,應不應該優先填「法定繼承人」? 2022 年 3 月 11 日 根據統計,台灣每人平均有2.6張保單,保險滲透度、保險密度、總保費收入都屬全球前段班。 然而,對於保險受益人的指定,我國民眾往往不會多想直接填寫「法定繼承人」,卻不知道如此做法不僅可將無法錢留給最想要照顧的家人,更可能造成家人對簿公堂。
拒絕糊塗當保人!擔任保證人前請三思! 2022 年 1 月 13 日 「保人、保人、人呆才做保人」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。然而,我們還是時常能聽聞親朋好友,有人因為擔任親朋好友的保證人,遇到借款人捲款潛逃而需代為償還他人
贈與財產後可否反悔? 2021 年 6 月 28 日 母親將名下房產給獨子,兒子宣稱以後必定與母親同住照顧其生活,並每月給母親五千元生活費,然兒子結婚後搬出家裡並對其不聞不問,也未支付每月生活費,母親後悔想將房產取回可以嗎?
保險受益人,應不應該優先填「法定繼承人」? 2022 年 3 月 11 日 根據統計,台灣每人平均有2.6張保單,保險滲透度、保險密度、總保費收入都屬全球前段班。 然而,對於保險受益人的指定,我國民眾往往不會多想直接填寫「法定繼承人」,卻不知道如此做法不僅可將無法錢留給最想要照顧的家人,更可能造成家人對簿公堂。
拒絕糊塗當保人!擔任保證人前請三思! 2022 年 1 月 13 日 「保人、保人、人呆才做保人」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。然而,我們還是時常能聽聞親朋好友,有人因為擔任親朋好友的保證人,遇到借款人捲款潛逃而需代為償還他人
贈與財產後可否反悔? 2021 年 6 月 28 日 母親將名下房產給獨子,兒子宣稱以後必定與母親同住照顧其生活,並每月給母親五千元生活費,然兒子結婚後搬出家裡並對其不聞不問,也未支付每月生活費,母親後悔想將房產取回可以嗎?